分享到:
2025年永州市村镇建设工作
  • 发布时间: 2025-08-25 17:03
  • 来源: 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作者:
  • 字体【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国、省、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部署,结合安全强基固本攻坚行动,筑牢农村房屋安全防线,提升建制镇污水治理水平,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构建建、管、用一体化管理体系,坚守农房安全底线。

(一)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和数据共享,持续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支持已享受过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但因灾再次成为危房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工作,强化农村危房改造对象认定和补助资金使用管理,严肃查处套取骗取、重复申领、挪用等行为,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化管理,实现申请、审核、改造、资金拨付全流程监管,2025692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原则上在11月底之前完成验收,12月底之前全面完成资金拨付。

(二)推进新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推广农村限额以下住房建设五统一(统一用地、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施工、


统一验收)监管模式,建立以县级为单元的农村住房建设统一监管体系,强化施工过程日常监管,落实乡镇(街道)六到场(选址踏勘、定点放线、基坑基槽验收、工程重要节点、主体结构完工、竣工验收)和县级抽查制度,加强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三)常态化推进农房(自建房)安全整治。落实居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每季度开展回头看,巩固存量隐患整治成效。配合相关部门,及时掌握人员密集型经营场所居民自建房经营业态,做好房屋安全鉴定。开展居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综合评估,建立产权人自查、村镇(社区)巡查、县级核查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农房(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机制,聚焦用作经营、3层及以上、人员密集等场所,定期组织开展排查整治,发现符合农村危改条件的,要及时纳入改造范围。持续开展易地搬迁安置住房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为后续安全隐患问题整治提供技术指导。规范既有农村居民自建房拆除行为,严防事故发生。按照分门别类、分期分批的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在有条件的县区开展人员密集型场所房屋结构安全保险试点。

(四)加强乡村工匠培训管理。继续开展乡村工匠培训工作,依托市建校培训基地,各县市区要按照每个乡镇新培训两人、继续教育十人的目标,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实现乡村工匠村村有、全覆盖;严肃查处乡村工匠失责缺位情况,与工


匠培训等级认定相结合,既要注重培训的数量,又要保证质量,确保培训效果和深化成果运用。加强传统建筑工匠的培育和管理,发扬和传承本地区传统建筑工匠建造技艺。市局每季度组织开展全市农村建房管理调研,对不依托农村工匠或建筑施工企业组织农村建房的情况及时交办整改,并纳入相关考核。

二、开展人居环境提质攻坚,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合理确定乡镇污水治理规模。全面开展各县市区乡镇污水治理设施普查,合理核减产能规模,使之既节约成本,又运营合理。在污水收集方面,按照应接尽接、应收尽收的要求,持续推进乡镇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做好人口密集区域的排水户纳管工作,重点是机关、学校、医院、集中居住小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美容美发店、洗车场、洗浴店和公共厕所等场所,实现乡镇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

(二)强化乡镇污水设施运维管理。配合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及第二批第三轮省环保督察指出的全市建制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问题整改,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加强日常运维管理,提高污水处理效能。加强与县市区发改部门对接,探索按效付费试点,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探索简便易行、群众接受、灵活多样的方式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于运维管理,逐步落实乡镇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各县市区出台本地污水处理设施按效付费实施办法,市局每季度开展督导,对于存在进水浓度不够、设施运行荷载不达标、持续运行不连贯的乡镇,向县市区政府发函督办,并


在全市住建系统年度考核和各类评先评优中予以一票否决。今年要在全市推介一批运行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的乡镇污水处理厂,供各地学习借鉴。

三、创新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机制,赓续乡村历史文脉。

(一)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调研,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法治化。

(二)持续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支持宁远、优米体育足球申报国家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建设示范项目,明确一到两个特色鲜明的示范主题,带动周边县市区传统村落保护。持续开展传统村落省级示范创建活动。强化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绩效管理,加强示范工作补助资金监管,确保在规定范围内使用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

(三)强化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深入挖掘传统村落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建立以村民为主体的保护实施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不断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经验和模式,持续推进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开展宣传活动,促进文化遗产有效传承与展示。

四、狠抓基础工作闭环落实,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一)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评价工作。强化2024年乡村建设评价成果应用,推进2025年乡村建设评价工作。构建开展评价、


查找问题、推动解决的工作机制,切实推动解决农民群众急

难愁盼问题和乡村建设短板,提高乡村建设水平。

(二)扎实开展村镇建设统计工作。按照谁管理、谁统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完善数据核查机制,创新数据获取方式,不断提升村镇建设统计工作水平,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保障按时完成2024年村镇建设统计和村庄建设统计。

(三)加强村镇建设法规政策宣传引导。加强《湖南省安全生产条例》、《湖南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湖南省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加强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宣传,提高干部群众案例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村镇建设业务工作培训,提升基层村镇建设管理队伍依法行政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标题文档
Baidu
yo米直播nba
Baidu
yo米直播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