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鼎元(1861~1931),别名电澄,出生于永明(今江永)县源口小河边村一个仕宦没落家庭。
他祖父石成玉,在嘉庆年间,上京请愿,要求减免赋税,得到朝廷批准,为此得罪当地贪官污吏,回家后被暗杀。父亲石鸣泉,曾在广西佐川、灵川、桂林等地任过知县,后贬为庶民,隐居源口瑶山。
石鼎元聪明好学,才学渊博,受先辈教育和影响,从小养成铮铮骨气,不畏强权,敢于抨击时政,伸张正义的性格。
清光绪十八年(1892),鼎元被录为博士弟子元。但他不慕仕途,乐于从教。1905~1920年,先后在永州中学、永明桃溪书院、零陵洲中学任教。他提倡教书育人,对学生灌输新思想,新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四运动期间,他带领学生写标语,集会、游行。
1921年,他从零陵回到永明,弃教行医。利用行医之便,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唤醒劳苦大众,发起和组织成立“永明县四乡自治会”,起草《永明县四乡自治会宣言》。其会纲是:“发扬民治,主持正义,推翻强权,铲除专制,扶植民生,开通民智,爱国爱乡,共谋乐利”。
他由于不畏强权,敢于伸张正义,不与贪官污吏为伍,博得民众的信赖和拥护。1924年,他被选为湖南省议员,旅居长沙,积极投入民主革命运动,经常与湖南大学法律系永明藉学生、共产党员王文来往,议论时政,并在《永明灯》发表文章,抨击时政。是年夏天,国民党永属保安部司令唐熙,强令道、宁、江、永四县人民捐款。石鼎元联合江华县的省议员伍行教,联名写下《驳唐熙电》,指出旱灾严重,战争频繁,无休止的捐款,百姓不堪重负。
1927年“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石鼎元的两个儿子亦被杀害。但他相信革命会成功,曾作诗四首,其中《无题》为:“朔风阵阵怯衣单,雪拥兰关行路难,不信天高飞鸟绝,危楼高卧有袁安。”
1929年,石鼎元回到永明创办贫民工厂,自任厂长。他把贫民招收进厂,开办车衣、染布、织袜、编竹器等行业。还在厂内开设文化班,自己兼任校长和文化教员,组织工人学文化,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与贪官污吏作斗争。人们见他说话办事都与时局相抵触,好心劝他不要太露锋芒,以免遭祸。他说:“为百姓说话,替百姓办事,正大光明,除了不干伤天害理残害百姓的事,怕什么”?
1930年5月,桂军白崇禧过永明,要百姓捐银元2万元扩充军饷,石极力反对,撰文指控军阀勒索百姓的行为。
1931年,石作《说墨雨》,痛斥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同年秋,桂军刘国桢师驻扎永明,又要百姓捐款以供军需。在各部门负责人会议上,石鼎元拍案而起,坚决反对,被当场拘捕入狱。在狱中,他写下遗书,托人转交儿媳。其遗书是:
“谕蒋氏德嫒媳珍存:
余年七十,继承逸仙遗志,数十年如一日,唤起民众,反抗强权,被捕狱中,望贤媳节哀,珍重身体,化悲痛为力量,托孤成人。电光闪闪,雷声隆隆,澄清天下,后继有人,力行遗志,含笑九泉!
至嘱
父电澄石鼎元
一九三一年秋于永明第一狱室”
几天后石鼎元被秘密枪杀,时年七十一岁。
为纪念这位不畏强权、敢于为民伸张正义的老人,1933年8月18日在永明县城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境内数千父老乡亲不约而同前来吊唁,各界人士纷纷写祭文和挽联,以表达沉痛的哀悼和深切怀念之情。







湘公网安备 43112502000002号




